为宣传、弘扬江苏地区的廉政文化,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拟在今年十月联合举办“廉政文化周”,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江苏省廉政史料图片展》(暂定名),由江苏省文物局负责承办。此次展览在南京展出后,计划在全省各地巡展。
作为乔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乔可聘一生恪守母亲“吏有百行廉为先”的教诲,铁面无私、官德昭然,为后世所敬仰。
其申报材料如下:
铁面御史乔可聘
一、人物简介
乔可聘(1589—1675)字君徵,号圣任,明代宝应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明崇祯初年,吏部左侍郎张捷力荐吕纯如为尚书,明思宗印吕纯如附逆在案,没有批准。给事中吕黄钟又举荐张捷充任尚书。乔可聘直言上疏,认为外间盛传阉党余孽正施展各种伎俩,妄图东山再起,张捷、吕纯如、吕黄钟朋比为奸,阳消阴长,必须严厉制裁,否则遗患无穷。奏疏上呈后,乔可聘声望大振。明崇祯四年(1631)年夏,朝廷有人主张开凿高堰三闸以宣泄洪水,置里下河地区于不顾。乔可聘与大理寺丞吴牲等人竭力反对,淮扬6州县才得以保全。乔可聘巡按浙江时,一次出巡金华,船在途中受阻,兰溪县令盛王赞代做纤夫,手持纤板立雨水中,大声说:“村民方事农作,县令请以身代役。”乔可聘身为感动,冒雨离开,并立即向朝廷举荐盛王赞。在浙期间,他奖廉惩贪,扶正祛邪,恩威并施,深得人心,官员和民众都觉得他可敬可畏,相互告诫,勿犯乔御史。侍郎蔡奕琛因发人私书被指控,交乔可聘查核上报。礼部侍郎钱谦益、陈乾阳等人力主从重定罪,然乔可聘虽不齿于蔡奕琛的为人,但最终还是做了适当处置。明政权危在旦夕,二明思宗又刚愎自用,无所作为,乔可聘便毅然决定弃官还家。于乡邑修筑柘溪草堂,著书其中,终年87岁。著述有《读书札记》、《自警编》及《训子》诸书。
二、廉政故事
乔可聘为官二十余年,德望深茂,威严服众,大义凛然,正气贯虹。素以“铁面无私乔御史”声震朝野。
1.乔母教子廉为先
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乔可聘三十五岁,考中进士,载誉还乡,归家省亲。一进家门便被乔母好一番教育,乔母首先对他进行的是廉政教育,“吏有百行廉为先”;然后是警示教育,“华轂朱轮,后多不振”;还进行了价值观的教育,“文官不爱钱,天下太平”;最后还要乔可聘对天发誓,“当矢清白,以永余庆”。母亲的严格教育,让乔可聘铭记于心,造就了他生性俭约,为官不找靠山,不拜后台老板,甘坐十年冷板凳。崇祯皇帝企望中兴,寻求好官心切,经过一番审查考核,唯乔御史不受贿,才被授为监察御史。
2.刚正不阿任中书
崇祯年间正值明朝末期,朝廷奸党霸权、结党营私,祸国殃民。面对权贵势众,乔可聘以国事为重,敢于仗义直言。当初,他虽身为官阶七品的内阁中书舍人,对于朝中要事却敢于发表正见。吏部左侍郎张捷曾力荐吕纯如为吏部尚书,皇上思宗因吕纯如有追随乱臣逆党魏忠贤的劣迹记录在案未予批准。而后,给事中吕黄钟又举荐张捷为吏部尚书。乔可聘洞察其要害,即上疏陈述:臣谨按逆案者,陛下所钦定乱臣贼子之案。是百世不可改变的。据外界传言阉党贼子余孽正竭力暗中谋划,蠢蠢欲动妄图翻案。现在看来张捷举黄纯如,吕黄钟荐张捷,实质相依为奸,如不及早铲除,后患从此愈烈。疏奏皇上后,乔可聘声望大增。之后,据刑部审查,案犯供认此弊已沿袭百余年,唯乔中书不受利诱买弄。天子闻此事而嘉叹,遂委派乔可聘为山西主考,此行深得众心。
3.官守言责获钦赞
乔可聘任中书一职长达十年,才经皇上考察授予监察御史。他呈“官守言责”疏于皇上,思宗皇帝御览时,在关键之处亲以硃笔加圈达64处,并宣召交付史馆收藏,这是前所未有的事。而乔可聘羞于沽名钓誉之类便将手稿丢失了。后来,他巡按浙江秉公执法,官德昭然。
4.铁面无私乔御史
侍郎蔡弈琛与温体仁同乡,关系暖昧,厚利暗往,深为东林学派人所痛恶。有人勘报乔御史有关蔡弈琛私往书信内容,乔可聘决心处治他。吏部侍郎钱谦益写信力劝乔御史收起蔡弈琛的罪状放过他。乔可聘拒绝说:“发人私书,前贤以耻,且奉三尺法,不可故纵,独可周内耶?(怎么可以私下内部周旋呢?)钱谦益听言大怒,以“依附东林党”的罪名诋毁乔可聘。然而,可聘不改初衷。陈乾阳又以私人名义劝嘱乔可聘仍未从,乾阳亦记于心。因此,乔可聘连坐他事,被降任应天府知事,又迁任大理寺正,他都谢病不就。直到福王南渡,仍然起用乔御史掌河南道。他尽忠献言,以图中兴,皆无效,而被转以外任。又遇御史黄耳鼎接受马士英、阮大铖的指使向都御史刘宗周污告乔可聘。刘宗周上奏得旨严厉盘问,乔可聘开诚布公,言明是社稷之臣也,此事方得中止。可聘遂上疏:论治兵其略,以为国家殷忧方盛,有欲战不得战、欲和不得和之势,计惟以守为要。并引唐李郭、宋王伦、秦符坚事推明之,语并深切。终因上防河事宜,疏并不报。乔可聘深憾弃官,家居近三十载,自号柘田逸叟,年八十七而谢世。先前故忌乔可聘的温体仁,后来多次对人说:乔使君清正君子,未可没也。”黄耳鼎虽被弹劾,也专程到乔可聘门上谢罪,终身不敢怨言。《志》曰:可聘之正已格物多类此。
三、廉政语录
1. 廉政教育:“吏有百行廉为先”
2. 警示教育:“华轂朱轮,后多不振”
3. 价值观教育:“文官不爱钱,天下太平”
四、 相关图片
1. 乔可聘居读处“柘溪草堂”图轴
图一、清.吴宏画乔可聘居读处“柘溪草堂”图轴 立轴,绢本,设色,纵160.8厘米,横79.8厘米
现存于南京博物院
该图系作者应内阁中乔莱之邀,画其父乔可聘居读处“柘溪草堂”。画作以直笔硬线勾写,笔势雄强,渲染工细清润,意境幽雅深邃。吴宏在“金陵八家”中以笔势雄阔见长,其中得益于蓝瑛最多,尤其是老树苍石皆从蓝画中来。自识“壬子秋九月,拟李咸熙笔意呈石翁生教之。金谿吴宏”。钤“吴宏私印”白文、“远度”朱文方印。按壬子为康熙十一年,公元一六七二年。
2. 明.乔可聘墓志铭石刻及拓片
图二
图三
图二、三为乔可聘墓志铭石刻
图四、乔可聘墓志铭 拓片
纵59厘米,横59厘米
石刻、拓片现存于宝应博物馆
乔可聘(1589-1675),宝应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监察御史、巡按等职。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2000年在宝应县原韦镇乡柘沟村发现。“奉直大夫大理寺寺丞李清撰文,翰林院编修史鹤龄篆盖。”墓盖篆体,志文为小楷书法,结体方正、稳健,笔致秀劲,柔中带刚,含蓄高雅。
3. 廉政遗迹
图五、宝应柘沟“乔居寺”
在宝应柘沟,由于乔可聘所置的土地祠已圮毁,人们为了纪念“铁面御史乔可聘”,在原址兴建一庙,前宝应县佛教协会会长明波法师提额为“乔居寺”。 乔居寺共前后两进,前进中为弥勒殿,供奉的是坦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背后是面北的护法韦驮。右侧(东)“都土府”,土地爷夫妇是当家神。左侧(西)“巡按府”,被称为巡按的御史大人乔可聘及其随从踞于神台之上。他目光和蔼,俯首视人,好像仍在将恩泽施于一方百姓。向北是很大的天井,中间的雨棚放着大香炉,两边各有用于佛事的房屋几间。后进是正殿,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立于两边。寺内置放乔可聘父母合葬墓的墓志铭与篆额。铭文写道:“公(乔份—笔者注)元配为沈太孺人,孺人出自东乡沈氏,相公治生产,勤耕苦织,备历艰辛,生平不摘抉人过失,骂詈不及臧获,慈而好施,急人患难。公折卷埋胔诸行,母内阞力居多。公尝念柘土瘠,每有尧田汤田之患,为子孙忧,稍欲择腴壤,母愀然不乐,谓有旧田庐给衣食蔽风雨足矣,沃土之民多侈,贻子孙以侈可乎?公叹服其识,士君子不能也。中翰(乔可聘—笔者注)壬戌归省,母教之曰,吏有百行廉为先,文官不爱`钱,天下太平。吾邑风气素薄,华轂朱轮,后多不振,尔当矢清白积善以永余庆吁。此所以为中翰母也。中翰通籍十五季,环堵萧然,清风绝世,则母德远矣。”
4. 乔可聘墓遗址
图六、乔可聘墓遗址
图七、乔可聘墓祭祀用石供桌
乔可聘墓遗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镇柘沟村柘中组,遗址面积约4800平方米。乔可聘字君徵,号圣任,宝应县城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中书舍人。据清道光《宝应县志》载:“掌河南道御使乔可聘墓在县东南五十五里柘沟庄”。原墓封土呈半圆形,高约6米,长80米,宽60米,四周砖砌围墙。墓前有石桌、牌坊等。1946年遭毁,1958年牌坊被毁,夷为平地,改建民房。1962年出土石墓志一合,长0.59米,宽0.59米,厚0.08米。志盖8行,每行4字,计32字。墓志46行,正楷书写,记墓主生平。现藏宝应博物馆,遗址上尚存祭祀用石供桌一个,长1.5米,宽0.5米,厚0.3米。
5. 乔可聘著《读书札记》
图八、乔可聘著《读书札记》
乔可聘不仅是宝应乔氏家族的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名宦,也是乔氏家学的开拓者和宝应家学的核心人物。清代著名学者刘宝楠就认为,正是乔可聘和刘永澄,共同转变了宝应家学的学术趋向。其著作有《按浙疏草》(史部政书类)、《读书札记》(子部儒学类)、《卧榻绪言》(子部儒学类)、《自警编》(子部儒学类)、醉陶斋随笔(子部儒学类)、醉陶斋诗(集部别集类)。
《读书札记》,现存有清康熙刻本,4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南京图书馆亦藏残存后2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收入子部第17册。另,国家图书馆存原郑振铎所藏《读书札记》抄本1册(存1卷:卷下)、《卧榻随笔》抄本1
册(存1卷:卷二、有缺页)。成永在《宝应县志书目校补》中称:《读书札记》上、下卷,首有戊申三月柘田逸农自叙,时为康熙七年,作四卷误;《卧榻绪言》上、下卷,版格行款与《札记》同,乃同时付刊也。成说与以上二种藏本皆合,知《存目》所收实为《读书札记》、《卧榻绪言》二书合刊,其称康熙七年刻本,考书中内容亦不确。其余几种未见。邑人刘宝楠曾从其家录得《阻开周桥疏》、《清端圣学疏》、《请劾诸臣溺职疏》、《请饬诸臣修职疏》共四篇,另有序三篇、记三篇、诗十五首,加上王岩撰行状,李清撰墓志,汪琬撰传,合为《乔御史集》一卷,宝楠族侄孙刘启瑞传抄副本,又增加《南疆逸史·乔御史传》一篇。是集有食旧德斋藏传抄本存世。
6.乔可聘父亲乔份墓志铭
图九、乔可聘父亲墓志铭石刻
该墓志系2007年7月镇农田开发项目中在韦北村新东组出土,后由乔居寺收藏。志盖、志石均青石质,正方形,边长59厘米、厚12厘米。志盖阴刻篆书6行,中间2行6字、另4行5字,计32字,为“明敕赠徵仕郎中书科中书舍人古村乔公暨元配敕封太孺人沈氏合葬墓志铭”。
从志文中得知,墓主乔份号古村,生明嘉靖辛丑五月初五日(1541年5月29日),殁明万历甲寅十月初十日(1614年11月11日),享年七十四岁。父名邦从,子可仕、可聘,世为八宝(宝应别称)之柘沟人。以子可聘赠中书舍人。元配为沈氏,生明嘉靖壬寅十二月三十日(1543年2月3日),殁明天启乙丑十二月二十六日(1926年1月23日),出自东乡,享年八十五岁。乔家世代务农,至乔份仍以布衣终生,然“奕世隐德”、“行义好施”。乔份为人孝友温恭、俭约淳朴、行德乡闾,邑人称为宽仁长者。志文中记载了他的多宗事迹,颇有历代县志所未发。沈氏虽亦出身乡野,却相夫教子有方,且慈而好施、急人患难。志文记其教子可聘廉洁为官、清白做人之言,直到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乔家能够历明清两朝,长达二百余年,科第之士不绝,为官者正己立朝、风望隆崇,闲居者著书立说、工书善画而又德艺双馨,成为明清宝应的一大书香官宦世家,这其中不能不说乔份夫妇起了极为重要的开基作用。